海关数据显示,2010年12月当月南通进出口、出口、进口值分别实现22.9亿美元、15.2亿美元、7.7亿美元,三项指标全部刷新月度最高纪录,全年外贸进出口实现210.96亿美元,同比增长29.8%,进出口总值实现7年翻两番。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中,南通外贸进出口总量排名进入25强。
“十一五”期间,南通外贸进入量质加速提升期。外贸增长方式全面转变,产品高端化、产业集聚化、市场多元化特点越发明显。机电产品高出纺织服装占比近10个百分点,突破纺织服装长期“一业独大”的状况,跃升为我市第一大类出口商品;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。林洋新能源太阳能电池出口从零的突破到一跃成为年出口超10亿美元的全市第一出口大户,仅用6年时间。全市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42家,蛟龙重工、韩通船舶、南星家纺等传统制造企业纷纷到国外设立研发、仓储和销售窗口,实现了卖产品到卖技术、卖服务的华丽转身。
“十一五”期间,国际贸易环境动荡复杂,南通外贸何以取得靓丽“成绩单”?
市委、市政府始终把外贸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,及时伸出“有为之手”维护外贸稳定。市政府在全省首家成立了“促进外贸稳定增长领导小组”,市商务局、财政局及时出台和完善市区帮扶企业应对金融危机、引导企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相关政策,启东、如皋、海安等县(市)也出台相应配套扶持政策。据统计,去年我市2300家企业共获得国家、省、市14项外经贸扶持促进资金,总额达15.2亿元。
协力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。相关部门推动企业调优产品结构,加强品牌建设,提高市场话语权。支持和鼓励企业申请通过强制性技术标准、非强制性生态标准认证以及社会责任标准等认证,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。江山股份公司获得“中国出口名牌”称号,16家企业的16个品牌获得“江苏出口名牌”称号。启东电动工具、通州家用纺织品、如东海水产品、崇川体育用品等产业集聚的县(市)区加强出口基地建设,形成出口产业集聚优势。
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大显身手。去年108届广交会上,南通企业展位数达到440个,4年内增加了3倍;享受展位补贴政策,200多家企业走出国门参展;1500多家企业加入阿里巴巴、中国制造等电子商务出口平台,做起了网上生意。南通外贸医保公司打赢了美国“337调查”官司,成为公平贸易领域应对“337调查”的经典案例。
外贸发展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,优化了产业结构,促进了就业。通过和国际市场接轨,光伏产品、船舶海工、高档服装、现代家纺、电子电器、化工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迅速扩大,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;家用纺织品、健身器材、电动工具、海水产品成为地产特色产业,并逐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,形成超亿美元的出口板块。据测算,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市外贸对GDP贡献率最高曾达到35%,直接带动就业近40万人。